听新闻
放大镜
散文:记忆中的一分钱
2021-09-23 09:34:00  来源:仪征市检察院  作者:阚立青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名为《一分钱》的经典儿歌,我们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至今还能哼唱。

  然而,要问今天的孩子一分钱是多少?能干什么?估计肯定是一脸的蒙圈。但他们一定听大人们说过:一分钱没苦到、一分钱没拿到、一分钱没要到、一分钱没给过、一分钱利息都没有、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一分钱在人们的口头语中出现的频率如此之高,那这一分钱到底是咋回事呢?

  别看一分钱远离了今天的我们,想当年一分一分的钱可是派上不小用场的,用分币还是能买到不少东西的。

  一颗水果糖1分钱、一块橡皮2分钱、一根冰棍3分钱、一个鸡蛋4分钱、一场电影5分钱、一个面包6分钱、一斤酱油7分钱、一张邮票8分钱。那时的许多商品价格都是带分的,比如:一块肥皂2毛4分、一盒大前门香烟3毛5分、一斤猪肉7毛3分……

  在那个收入微薄、物价低廉的年代,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事时有发生,商店里买东西少一分钱也不会给你拿走,菜场买菜少一分钱也不行,大家几乎都养成了一分不让、斤斤计较的“小家子气”。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的学生时代,由于家境贫寒,家里读书的孩子多,加上是非义务教育,我常常上学缴不起学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小学开学,因交不起两块五毛钱的学杂费,被老师要求拿着小板凳回去找家长要钱。最令我难忘的,恐怕就是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那一年,一次性朝家里要五块钱购买复习资料的事了,现在想想那五块钱算得上是一笔不菲的高消费了。要知道,对我那个穷得叮当响的家庭来说,五块钱可是父母省吃俭用、一分钱一分钱攒起来的呀。

  那时,我很羡慕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有零花钱,可以买吃的、用的,处处都显得很优越,而我压根就没有“零花钱”的概念,兜里别说有几块钱了,有个几毛钱就很开心,有个几分钱就很满足了。清楚地记得,高中求学的那两年,吃饭在学校代伙,有钱的同学可以吃上蛮贵的红烧肉等荤菜,而我只能就着便宜的蔬菜小炒和2分钱的菜汤下饭。

  时光荏苒,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社会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也节节攀升,各类就业人员的月薪都是千元起步,万元户已不再是富有的标志,几十万元户、百万元户,甚至千万元户已变得不再稀罕,商品琳琅满目,以分为结算单位的商品已难觅踪迹,就连路边卖菜的老头老太都不按分计价了。分作为最小的货币单位、时代的产物,正在成为历史,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并逐步走向收藏市场。

  当年的每一分钱,承载的是过往的岁月,见证的是社会的变迁,记录的是人们的生活。于我而言,当年的每一分钱还叙述着我的成长故事,让我刻骨铭心。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腰包鼓了,日子好过了,我们当思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用好每一分钱是我们的责任。

  编辑: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