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撑着油布伞,走过风雨交加
2021-09-23 09:26:00  来源:正义网  作者:李学朴

  清·冷枚《雪艳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伞是挡雨遮阳的工具。我国是最早发明伞、使用伞的国家,至今已有四千年历史。伞最早称作“簦”或“盖”;唐朝时再衍生出同音象形的“伞”字,描绘四个人躲在一把张开的大伞底下的情形。唐碑《吴岳祠堂记》中,已出现了“伞”字。

  “簦”说明了伞是从斗笠联想出来的发明,所谓“簦笠以竹为之,无柄曰笠,有柄曰簦”,也就是斗笠放大,加上长柄。“盖”是古代贵族出行时遮阳工具,又称“华盖”,后来人们也利用它来遮雨,所以还特称为“雨盖”。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有五色云气笼罩在黄帝头上,人们由此得到启发,制成一把遮阳挡雨的盖,也就是华夏的第一把伞。《孔子家语》中说:孔子将行,命从者持盖,既而果雨。可见伞当初是借盖来使用,后来才独立出来,到了春秋时代,盖已是很普遍、平民化的御雨工具了。

  古时的伞,是宫廷礼仪中不可或缺的器物,是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象征物,成为等级的标识。每当帝王将相出巡时,按等级分别用不同颜色、大小、数量的罗伞伴行,以示显赫和威严,表示“荫庇百姓”。直到明代,还规定“庶民不得用罗绢凉伞”,只能使用纸伞。

  民间则相传,雨伞是鲁班的妻子发明的,说鲁班外出干活,经常日晒雨淋,他妻子心疼,就仿照田里荷叶的模样,给丈夫精心制造了一把木柄竹骨丝绸面的伞,从此鲁班外出再也不受日晒雨淋之苦了。因为最早的伞是用丝绸做面,从荷叶获得灵感而发明形状近似的雨伞,应该是个合情合理的推测。现今乡下小孩遇到暴雨时,还常到田里摘荷叶或野芋叶充当挡雨之具。民初人丰子恺的一幅漫画“荷叶盖头归,知是前山雨”,很能说明当初雨伞确实是模仿荷叶而发明的。

  过去,民间制伞的手艺人,是非常辛苦的。别看一把小小的雨伞,那真是“好汉子不干,赖汉子干不了”。一把油纸雨伞的制造,大致可分四个步骤:先要穿江,即在上托子的齿上,每隔四齿,用斜刀凿成人字缺口,用腰钻从缺口处横钻过去,连穿四齿,直达第一缺口,再从第二缺口钻至第三缺口,直至全部钻完。把骨子的上端一一插在上托的齿间,用头发卷成的线穿针,经缺口所钻的眼及骨子上端的圆眼,依次穿完后,再重复穿两转,打好结,骨子与上托算接逗上了。撑子与下托的接逗,是将上下托子穿到头糊棍上,然后将骨子与撑子连接起来,也是用头发线或棉线对眼穿接,穿完后,在上托上钉风钉,下托上钉撑钉。最后在骨子的下端也就是伞的边缘缠线,称为“扭边”。

  然后是糊纸,花伞用豆浆,绿伞用桐子水,把事先裁好的纸,一张张拼在骨子上,一张纸糊三根骨子,在糊上以前,先在案板上把每张的层数裱好。所糊的纸,干后收拢起来,把雨骨间的纸,都向里折进去,称为“顺衣子”,全部折完,在伞骨外加三道箍箍紧,两天以后,才能到第三步上油。

  桐油熬到三次现大花时,便是不老不嫩的火候,舀起放凉,在太阳下把伞张开,摆在竹马上,用丝头蘸油分别在伞内外搓遍均匀,经过两天,等干透以后,再上一次光油。

  最后一步是安柄。伞身油好,还得把上托外面用纸条的绫条糊上,并且上油,称为“齐顶”。齐顶后,检查伞面有无小孔及裂纹,如有,经糊纸、上油修补后,才可进行安柄上顶的工作。把头糊棍取脱,安上正式的伞柄,在上托上打钉,再钉铜质金顶,最后在伞骨外面加上一层色油,油干以后便大功告成了。

  油布伞曾陪伴我整个童年。那时家里没有伞,下雨了,披个塑料布就出去。后来,父亲在外面带回来一把油布伞。木制粗壮的伞柄,竹篾制成的撑架,覆着一层厚厚的黄油布,油布内面一根粗壮的竹枝,支起八节细嫩小竹,折叠自如、灵巧好用。父亲说那把伞给我们姐弟三个用,还分配了使用雨伞的顺序。比如,两人可以共一把伞,剩下一人戴草帽,三人轮着用伞。从此,我们三人轮换撑着这把油布伞,走过无数个风雨交加的日子。

  时间久了,用得多了,伞撑就折了。这样一来,伞就撑不起来了,父亲却舍不得把它丢掉。他找来了铁锤、螺丝、锯子等,自己动手修理了起来。先削伞骨,水浸、晾晒,然后钻孔、拼架、穿线,把柔软的竹篾从小槽中插起穿过去,把伞撑又接上了。于是,那把老旧的油布伞依然发挥着作用。

  长大后,我发现伞中还有说不完的故事。在《白蛇传》的故事里,“游湖借伞”是重要的楔子,一把八十四骨的紫竹柄油纸伞,在白娘子作法降下的一场大雨中,成了牵合有情人的媒介。借伞还伞,牵引出日后曲折起伏,缠绵感人,结下千古奇缘的佳话。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现代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描绘了古镇、雨巷、美女、油纸伞的美好浪漫景象。直到今天,这一画面依然是年轻人心中美好浪漫的经典印象。

  明朝冯梦龙《挂枝儿》俗曲中,有一首《伞》说得好:“奴好似雨伞儿将伊遮盖,实指望同到老云雨和谐,谁知你寻着孔窃儿将机关败,有情怀里抱,无情便撑开,撇得我倚定门儿也,泪珠儿频频洒。”曲中“情”与“晴”同音双关,雨伞用过后收起时水淋琳的模样,道尽情意迷茫,愁绪悠长。

  编辑: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