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堂吉诃德》剧照
西班牙电影《堂吉诃德》,1992年版
塞万提斯在小说《堂吉诃德》的开篇写道:“我虽然好像是《堂吉诃德》的爸爸,却是个后爹。亲爱的读者,我不愿随从时下的风气,像别人那样含着眼泪,求你对我这个儿子大度包容,别揭他的短。你既不是亲戚,又不是朋友;你有自己的灵魂;你也像头等聪明人一样有自由意志;你是在自己家里,一切自主,好比帝王征税一样……所以你不受任何约束,也不担承任何义务。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意见,不妨直说:说它不好,没人会责怪;说它好,也不会得到酬谢。”
这个“儿子”也真的是慢慢长大的。塞万提斯当初只打算写一个短短的讽刺故事,没想到后来越写越长。当《堂吉诃德》第一部完成后不久,市面上就出现了第二部,而这第二部明显是一部伪作——塞万提斯的评价是“写得毫无新意,缺乏文采,没有特点,全是一派胡言”。而伪作的作者辩称,《堂吉诃德》太受大众喜欢了,他不能让读者们日复一日翘首以盼。塞万提斯面临著作权被侵占的挑战,他不得不重新拿起笔来,写出了《堂吉诃德》的下半部。
1.
与哈姆雷特一样,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文学典型人物。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当游侠,锄强扶弱。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作侍从,骑着驴跟在后面。堂吉诃德原名阿隆索·吉哈诺,他自封为“堂吉诃德·德·拉曼却”,意思是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
堂吉诃德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主人,给她取了名字叫杜尔西内娅。他以一个未被正式册封的骑士身份开始了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老板当作城堡的主人,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堂吉诃德手中的刀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受了封的骑士堂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
他还把羊群当作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作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女恩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伤……和桑丘吃尽苦头,辗转回到家乡后,堂吉诃德一病不起。经过一番游历,他已认识到自己从前是个疯子,那些骑士小说都是胡说八道,只恨觉醒得太晚了。
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是一个穷帮工,因为生活没有出路,他才跟着堂吉诃德出来。他相信未来会有一个“海岛总督”做做,以此改变他的命运和一家人的窘况。他没有像堂吉诃德那样“发疯”,不论堂吉诃德有怎样的臆想,把事情说得怎样玄乎,但他都有自己的判断,一切从切身利益出发,明白客店不是城堡,风车也不是巨人。但他是主人的随从,他不能有拂主人的意志。无论冒险历程中有多么危险,他从没有抛弃过堂吉诃德。
桑丘还做过“法官”。他在一个名为“布拉它留”的“海岛”上任“总督”,对三起案子坐堂审案,一是雇佣纠纷,二是借钱纠纷,三是诬告案。他审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心悦诚服。后来由于受不了贵族们的捉弄,他愤然“离职”。他“任职”时两袖清风,深受平民拥戴。
桑丘是作为反衬堂吉诃德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堂吉诃德高而瘦,桑丘矮而胖;堂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是个文盲;堂吉诃德充满了幻想和激情,桑丘则事事讲究实际;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
2.
塞万提斯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加拉·台·艾那瑞斯城。1569年,他随教皇派遣到西班牙的使者到了罗马;1570年,他投入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是一名普通士兵。
“很长时间里,米格尔·德·塞万提斯对他将成为作家的未来一无所知,他只对作为一名士兵获得荣誉感兴趣。”评论家马丁·普克纳在《文字的力量》中这样评价塞万提斯。1571年,在希腊的西海岸,24岁的塞万提斯在勒班陀海战中实现了这个目标。
自从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一个世纪前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基督教会一直在试图阻止他们向西前进,沿海的天主教国家组成了神圣同盟,派遣了一支由几百艘帆船组成的大型舰队,以及四万名水手和三万人的部队,包括敬畏神的西班牙步兵。和他的士兵同僚一起,塞万提斯被承诺将从教皇那里获得全权的赎罪券——免去一切罪行——作为他服役的报答。神圣同盟面对的是一支较小的奥斯曼帆船舰队,划桨的很多是被俘虏的基督徒奴隶。为了保持奴隶们的积极性,奥斯曼人向他们承诺,一旦获得胜利,他们就可以获得自由。
土耳其人被打败了,神圣同盟取得了勒班陀海战的胜利,但是这场战争给塞万提斯的左臂留下了伤残。作为对抗奥斯曼帝国长达几个世纪的战争的转折点,勒班陀海战阻止了土耳其人前进的步伐,领导神圣同盟的奥地利君主唐·胡安得以凯旋。战争结束后,塞万提斯带着一封唐·胡安称赞他在勒班陀海战中英勇表现的信件。尽管他受了伤,但是一旦他们的船只到达西班牙,塞万提斯就可以凭这封信找到一份工作。
1575年在回国途中,他被阿尔及尔海盗俘虏,在阿尔及尔做了五年奴隶。塞万提斯是幸运的,随身携带的唐·胡安的推荐信被发现了,他因此被认定为有价值的俘虏。他没有像其他俘虏那样被杀害,也没有被强迫去划桨。但这封信也是不幸的,因为它使塞万提斯显得很重要也很富裕,海盗们试图靠他榨取一笔大额赎金。
塞万提斯曾四次组织同伙逃亡,都没有成功。1580年,西班牙三位一体会修士为他募集了五百元,把他赎回了西班牙。
塞万提斯的英雄梦破碎了。他一贫如洗,军旅生涯已告终结。1582年,他曾谋求美洲的官职,但没有成功。1587年,他被聘为“无敌舰队”在安达卢西亚境内的采购员,但工作艰辛,报酬菲薄……为了改善经济上的窘迫,他创作了大量的剧本,但未能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即便后来《堂吉诃德》多次再版,他的经济状况也并无太大改善。
塞万提斯一生命运坎坷。他曾有过三次牢狱之灾。第一次,他任军需品采购员时被人诬告私吞公款,含冤入狱;第二次,他在马德里担任税吏时被人举报,再一次进了牢房,一年后才被释放;第三次,是在《堂吉诃德》上卷出版后的第二年,又莫名地被牵扯进一场官司,同家人一起被关在监狱好些天,最后无罪释放。
塞万提斯殚精竭虑写就的《堂吉诃德》,是欧洲最早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之一,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著作。英国诗人拜伦说:“《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唯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评价:“在欧洲所有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每个人都可以对堂吉诃德进行不同的解读,他是一个不朽的经典。
3.
《堂吉诃德》一出版便风靡西班牙,最欣赏这部小说的是少年和青年人。据传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在王宫阳台上看见一个学生一面看书一面狂笑,当即就说:这学生一定在看《堂吉诃德》,不然他一定是个疯子。查证之下,那学生果然是在读《堂吉诃德》。
这样的名著被改编成电影,是个必然。电影《堂吉诃德》有很多部,来自西班牙、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电影人都曾经将这部文学名著搬上银幕,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英国皇家歌剧院都曾改编过这部作品。2006年版的电影《堂吉诃德》,由西班牙著名导演阿·塞拉操刀完成。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在于凸显了文学化的电影风格。
《堂吉诃德》原作中有很多“说书人”角度的轻快的叙述和评价,这些叙述和评价可以串联故事情节,表达作者观点,也是原作者塞万提斯对一生的回顾和自嘲。这一切,在电影中不可能实现——太多的旁白会影响观众的观影效果,也是电影艺术的致命伤。塞拉的《堂吉诃德》,是“电影与文学一次真正的对话”。塞拉摆脱了改编文学习以为常的做法,用纯影像的风格呈现了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全片只见堂吉诃德及桑丘简约的经典场面,突出的是意在言外的身体语言与静谧的时间旅程。塞拉将长镜头美学推到极致。
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可能是西班牙1979年出品的39集动画片《堂吉诃德》。这部动画片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每天晚上7点40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那个时候的中央电视台只有4个频道。这部《堂吉诃德》剧情忠于原著,人物生动传神,富于西班牙风情,是绝对的改编经典。
曾经有一位叫奥逊·威尔斯的导演,他也想拍堂吉诃德。他花了二十年,拿工作剩余的经费和时间一点一点地拍,拍到男主角死了、拍到他自己也死了,这部片子仍没有完成。这是纪录片《他梦见巨人》(2019年)和《救命呐!堂吉诃德》(2002年)讲述的故事。这两部纪录片中,奥逊·威尔斯已逝,泰瑞·吉利安也要完成自己多年的夙愿。命运多舛,好事多磨,合约不定,演员流动,大雨和泥石流,疾病,无可弥补的环境音响干扰等等,依然没有令泰瑞·吉利安轻言放弃。
出生于美国的泰瑞·吉利安,因为看不惯美国社会的种种不堪,选择加入了英国国籍。他不仅游离于好莱坞的主流,也不进入欧洲电影的圈子,然而全世界热爱他的影迷却不计其数。他执导了包括《时光大盗》《妙想天开》《终极天将》的“想象三部曲”,以及无数影迷推崇的《天涯沦落两心知》《十二猴子》《恐惧拉斯维加斯》的“美国三部曲”。凭借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奇幻世界。
泰瑞·吉利安终于夙愿达成,这就是2018年的电影《谁杀死了堂吉诃德》。从51岁开始构思剧本,到78岁正式杀青,花了足足27年才把他心目中的堂吉诃德成功搬上银幕。看来,这个世界真的有无数与堂吉诃德一样固执而疯狂的人。
《堂吉诃德》在中文世界有20多种译本,译者大多是翻译大家。《堂吉诃德》这部举世闻名的文学杰作与其中的主人公——那位具有奇情异想的西班牙骑士,自十七世纪以来走遍了全世界。塞万提斯曾说,他当初曾想把堂吉诃德“送到”中国去,因没有路费而作罢……这个遗憾已经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