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间,坯五千。脱坯,对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来说,似乎已是很遥远的事了。
在那个“家缺钱、粮、她,地缺氮、磷、钾,房缺灰、砖、瓦”的年代,村里人修房盖屋,主要建材就是脱土坯。
乡亲们有言:修河、筑堤、拔麦子、脱坯。这是农村公认的“四大累”。但没办法,谁家也难免有修房盖屋的事,该脱坯还得脱,该受累还得受。
脱坯,选土很重要,沙性土不行,发散不结实,经不住风吹雨淋。一定要选红土,也就是俗话说的胶泥。再讲究一点的人家,脱坯时往泥里加点麦秸,脱出来的坯更结实。
乡亲们脱坯时,不怕累,最怕的是下雨。刚脱好的坯还没晒干,一场大雨全给浇成稀泥,让你落个白忙活。但也有一种说法,叫作坯毁三遍比砖硬。
有一年,我放暑假时,小叔家的墙头倒了,要脱坯砌墙,他叫我去帮忙给端泥。
脱坯要用模子,先给模子里面沾上点水,将和好的泥装入模子,用手按实抹平,将模子再提起来,一个坯就脱成了。等晒到半干时,用瓦刀将坯四周刮齐,立起来直到晒干晒透,才能用于垒墙盖房。
一个坯的体积比四块砖的体积都大,一锨锨把泥端进模子里,这可是个力气活。但相比“脱”,似乎还是要轻松些。因为负责“脱”的人,总是要弯着腰,手脚也始终在泥水中。
我和小叔干了不一会,两人身上全是泥水了,汗水顺着脸往下流,眼都睁不开。小叔怕我嫌累不干了,直给我上迷魂药:“爷们,等干完活,我请你吃冰棍。”
我们整整干了两天,终于脱够了砌墙用的坯。可万没想到的是,没等把坯运回家,一场无情暴雨将坯淋成泥一团。当时把小叔和婶婶急得,一夜之间起了满嘴泡,连饭也不想吃了。我怕他们急出病来,主动扛起铁锨去堆土、和泥。小叔和婶婶见我如此,也挑水和泥干起来。我们用了一天多时间,又把坯脱成了。
这次,坯终于完整地晒干运到家。秋收后,小叔家砌起了新院墙!
就在上个周末,小叔家盖起的二层楼房落成,我回家庆贺。爷儿俩说起当年脱坯的事。小叔乐呵呵地说:“那坯太结实了,墙头到现在还没倒,我在那个院里养了大鹅。”
小婶婶听了撇撇嘴:“怎么,还想再去脱回坯?”
满屋子的人都乐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