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四舅
2022-09-15 11:27: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谭文波

  四舅彭岳,是母亲兄长中排行第四的哥哥。听母亲说,她这位哥哥从小调皮,嬉皮笑脸,经常使唤弟妹为他服务,喜欢在大人面前耍小聪明,常常遭到外公的棍棒教训。

  出生在农村的四舅个头不高,1米65左右,国字脸,肩膀厚实,经常与同龄孩子打打闹闹。他爬墙上树很能干,练就了一副好身体,但就不愿读书,这与外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有一次,四舅逃学,老师找上门,外公得知后怒火中烧,马上提一条长长的木棍四处找,一边喊一边大骂:“彭岳,你这小子,跑哪里去了!快给我出来,不然今天老子非打死你不可……”

  听到外公的怒骂声,四舅躲在屋后的土墙边,眼睛始终盯着声音的方向,吓出了豆大的冷汗。外公的声音越走越远,渐渐地消失了。这时夕阳西沉,天色变暗,但四舅仍然不敢回家。外公的木棒让他越想越恐惧。

  夜幕降临,暮色笼罩整个乡村。四舅有些饿了,听得到肚子咕咕叫。趁夜色他蹑手蹑脚来到灶房背面,从木壁板中的缝隙望去,一盏煤油灯发出黄豆粒般的光芒,只能模糊地看见人影,听见说话的声音。

  “他爹,四伢子这是跑到哪里去了?”他听见外婆细声细气地问。“你莫管,这小子回来,非教训他一顿不可!”“他爹,你这样吓着孩子了,他哪还敢回来呀?”“不回来,不回来就死在外面!”四舅怔了。

  秋天的气温有些低,这时的天空又飘起了雨点,树叶随风飘落,落在四舅的身上。四舅一直在屋外边强忍着饥饿,蹲在右侧的屋檐下一动不动。又冷又饿的他在寻找机会,等外公离开灶房外出,他就有机会溜进灶房弄口吃的解决胃动力。但机会一直没有眷顾他。

  迷迷糊糊中,四舅听到外婆的声音,好像在念叨“四伢子”。机灵的四舅眯眼从木壁板缝隙望去,只见外婆一个人。他健步溜进了灶房,外婆吓了一跳。四舅用手势“嘘”一声示意外婆不要出声,像做贼似的。

  当年只有4岁多的母亲,被四舅指使到堂屋门前放哨。吃饱饭后,四舅就躲到幺舅的床上过了一夜,躲过了一劫。

  1946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村子里来了两个身穿土黄色制服呢的人,村民听说是“国军强征兵”。当时在民间流行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但年仅17岁的四舅被一眼看中了。未成年的四舅从面相看有些老成,任凭外公外婆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

  第二天一早,无奈的四舅准备好了行李,外婆已经哭成了泪人。外婆明白四舅这次出门等于是丢了个儿子,或许永远都不能相见了。她眼睁睁看着儿子一步一回头走到村口,上了一辆绿色的军用汽车……

  第二年开春,外婆在屋门前栽了一棵槐树,她管这棵槐树叫“四伢子”。外婆把它看成是儿子的身影,似乎他的面容就画在树上。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没有四舅的任何消息,是死还是活,生死未卜。外婆种的那棵槐树一年一年地长大,外婆每次出门看到它,四伢子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眼前。后来外婆心中萌发出一种预感:四伢子不会死的,他调皮、聪明,心眼儿多,一定会逢凶化吉。

  1974年12月,家门口的槐树已经长成一棵大树了。寒冷的冬天虽然没下雪,但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刺着脸,躺在床上的外婆已经三天没有进食了,枯黄的双眼仍然大大地睁着。弥留之际,她不停地念叨四伢子。母亲紧紧握住外婆的手,安慰她老人家,总有一天,四伢子会回来的……

  转眼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关于台湾的信息越来越多。偶尔听身边的人谈起某某家有一个台湾亲戚回乡探亲,这使我想到四舅。我跟母亲说,四舅如果还活着一定会回来的,因为台湾与大陆关系改善了,以后可以正常来往了。母亲也经常与老家的幺舅联系,询问有没有四舅的音信。

  1991年9月的一天,四舅出现在阔别四十多年的故乡邵阳。这次四舅是一人回来探望,他想着下次回来就带着全家一起。四舅在台湾结婚生子,妻子是台湾阿里山的姑娘,他们育有一双儿女,儿女们都有了工作。老屋门前多了一棵老槐树,屋前的池塘也依然清澈,池塘边的树更是枝繁叶茂。四舅来到外公外婆的坟上放声痛哭:“爹、妈,我回来晚了,孩儿不孝,对不起……”

  在祠堂祭拜完宗族后,四舅与亲友热泪相拥。触景生情,四舅捐了一千美元修缮祠堂,他说:“落叶归根是每个中国人的情结,这次回老家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

  回台湾之前,我邀请四舅在我工作的县城游玩,向他介绍城里的变化。在我居住的小区里,一个大圆形的花台边,我与四舅合了一张影。回台湾时,四舅带走了家乡两样东西:一样是族谱,另一样是一块老屋斑驳的瓦片。四舅说:“老屋的瓦片来自于我们远方的故乡,来自父母及祖辈出生的房子,是连接历史的实物,穿越时空的见证。”

  四舅回台后,我们没有留下他的地址,只要了他的座机号。大家以为四舅的身体很好,马上就会回来。谁知五年后,他正准备带着儿孙第二次回故乡时,却病倒了,只留下再也回不了故土的深深缺憾。

  四舅的儿孙,我们没有见过面,没有机会更多地交流、了解。母亲更是后悔,后悔当时没有详细了解四舅的子孙情况和居住地址,四舅去世后座机号码也打不通了,后来一直没有联系上。

  2012年10月18日,四舅的孙子彭中阳写信说要来替爷爷圆梦,信里问家乡的路线怎么走。不久,29岁的彭中阳与父亲和姑姑一行,不远千里回到了故乡。彭中阳说,他是在爷爷的故事中长大,爷爷总说起老家门前的池塘,池塘里的鱼和池塘边的树,在他心中就如同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

  彭中阳跟我们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爷爷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念叨的次数越来越多。他说,台湾有位诗人说过:故乡永远都是游子心中最眷恋的地方,到不了的都叫作远方,回不去的叫家乡。最后,彭中阳拿着家乡的族谱,一一地对号入座,了解族谱上的人和事,仔细询问先辈们的人生故事和经历。

  虽然四舅离我们远去了,但那条割不断的线仍紧紧牵着:那是连接我们家族、连接海峡两岸的情感纽带。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晃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