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有点像体育比赛抢跑。”
耳边没有鞭炮声,空气中也闻不到火药的香味,虎年春节在一场洁白的雪花中悄悄来临。小时候过年过的是一种快乐,长大后过年过的是一种氛围,现在过年更多的是回忆……
在老家单县,进入腊月就可以听见鞭炮声,当然不是谁家富得钱花不了,天天放鞭炮玩,而是卖鞭炮的为了显示自家的鞭炮响较着劲放,现场给自己做广告,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往往不惜拼血本。
家庭的鞭炮是从除夕开始的。上午贴上春联,燃放几个单个的“炮”,方言叫“单丢”,身子粗,威力大,危险也大,点着以后发出“砰”的声音。晚饭时分燃放一阵鞭炮,开始睡觉。从凌晨两三点钟开始,家家户户的鞭炮陆续响起来。本村和邻村的人都能听得见,即使不起床也很难再睡着。
成年人一般把鞭炮放地上或墙头上点燃,小孩则一手拿鞭炮,一手拿火。点着鞭炮的药捻后,迅速用力往半空中扔,炸出的碎纸片和火药的香味在寒风中飘很久,感觉非常潇洒。追求快乐幸福往往要付出一定代价,有时药捻燃烧很疾,鞭炮还没扔出去就响了,手指鲜血直流,仍痴心不改,包扎后继续放。锅里的水煮开,开始下水饺时,要燃放成挂的,叫“鞭”,尽管个头小,但数量多,火药见火火急火燎,几百头甚至上千头连着响,“噼噼啪啪”,下暴雨一般。各家起床时间不一,鞭炮声可以持续到天亮,新的一年就在声声鞭炮中开始了。
城市实行鞭炮禁放以后,感觉年味减少了很多。春节前后几天,偶尔还可以听到鞭炮声,可能是个别人憋不住了,冒着被罚款拘留的风险过把瘾。
农村也有“反对”燃放鞭炮的,我大娘就是一个。从我记事会放鞭炮时起,大娘几乎年年春节都说同一句话——“憨人放炮,精人听响”。意思是说,放鞭炮的人是不聪明的人,因为要花钱买鞭炮,而且有被炸伤的危险;不放炮光听响的人是聪明的人,不用花钱,不用动手没有危险,听鞭炮响的效果是一样的。弟弟说:“你这是不想花钱,如果都不放鞭炮,精人听谁的响?”大娘说:“不可能都是精人,你听听外面的鞭炮声就知道了,还是憨人多啊。”
大娘为人慈善,一直吃素,2016年5月18日无痛而终,享年88岁。我们都很怀念她。
在老家农村,除夕下午要找一些比较粗的长棍,一般是杨树、榆树或者桃树,每个门口放一根,叫“挡门棍”。放挡门棍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挡“鬼”,防止“鬼”在大年夜来凑热闹。传说中的春节是为了赶走“年”,但这些年老百姓都认为“年”是好东西,所以放挡门棍主要为了挡“鬼”。二是留“神”,请财神爷多在家停留,挡门棍越粗越好,留家的财越多,好运气越多。还有一个作用是,放了挡门棍,债主们在正月十五之前就不会进门来要账了,可以过个消停年。
跟许多纪律规定一样,挡门棍也是管得了好人管不了坏人。有一年春节,邻居丁大爷在除夕那天一大早就在院门和房门前放好了挡门棍,一根比一根粗,院门口的是一根树干,需要两个人抬。邻村一个人在除夕上午到丁大爷家要账,他生气地说:“你这人怎么不讲究?我放了挡门棍你还进来要。”来人也很生气说:“你要讲究就不该在上午放挡门棍。”最后村干部出面调解才把要账的人劝走。
几年前,母亲和弟弟一家搬到了县城小区楼房住。春节回去我看到弟弟家门口,同一楼层邻居门口,都放着一根挡门棍。传统的力量真是强大。
除夕晚上,上完厕所就早早睡觉。早睡是为了能够早起,上厕所则是老家农村习俗,春节天亮前不能上,否则死后变长虫——蛇。有一年除夕夜,弟弟刚上床就喊着要去厕所,母亲说:“再憋一会儿,等天亮了再说。”等到天亮再说的时候,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弟弟早已自行解决问题——拉床上了,可以想象长虫对他的威慑有多大。母亲也没脾气,因为,春节骂人也“犯忌”。
从春节零时开始,当年结婚的家庭带头放鞭炮。如果村里当年只有一家结婚的,其他家庭都自觉等这家先放“鞭”下水饺;如果有两家以上结婚的,要“抢年”——谁家起床早、放鞭炮早,象征着来年谁家发财过好日子,所以当年结婚的家庭都不敢谦虚,争先恐后早起。最初是尽可能地早起,争取赶在别人家前面。后来越起越早,为了在春节早晨抢个第一,除夕夜干脆不睡觉,坐在屋里看着钟表守岁。时针一到正月初一零时,马上开始放鞭炮下饺子,吃完饺子再睡觉。
我结婚那年,村里还有三家结婚的。回家过年时,我提议全家除夕晚上都睡觉,凌晨四五点钟再起床,不跟那三家抢年。我一个城里人跟乡亲们抢年,心里过意不去。母亲坚决不答应,为了抢在那三家之前放鞭炮,母亲故意将家里的闹钟调快了一分钟,我家从23时59分开始放鞭炮,直响到0时6分。我家的鞭炮刚一响,那三家的鞭炮随即响起来。母亲松了一口气,说:“幸亏提前了一分钟。”父亲说:“咱家有点像体育比赛抢跑。”母亲说:“鞭炮响过了12点,也算数。”
如今,那三家和我们家过得都不错,村里邻居家家生活都很好。真的,很好。
村里除了孤寡老人,每家吃完饺子天还不亮,天刚蒙蒙亮开始去拜年。本家族内的晚辈给长辈拜年后,组成两个团——男人一个团,女人一个团,到其他家拜年,各家的老人在家里留守,等着别人来家拜年。全村要挨家挨户拜一遍,我们村有五百多人近百户,每个拜年的转下来需要一两个小时。平时有矛盾的也要拜,一拜,就把积存了一年的怨气拜没了。拜着拜着,新年的阳光照亮了东方。有时春节赶上下雪,鹅毛般大小的雪花轻飘飘落在头上、脸上、衣服上,一年的瑞气撒在每个人身上,洒满每个院落。
每到一家,拜年的话都是一样的——
问:“起得早不?”答:“起得早!”
问:“喝两碗汤没?”答:“喝两碗汤!”
“起得早”说明人勤快,人勤春早,新的一年必有好收成、好运气;“喝两碗汤”说明家中富有,身体健康,吃一碗饺子也回答喝两碗汤。
父亲在世时,每年春节凌晨五点左右,带着我们全家和叔叔一家的男人挨家挨户拜年。25年前父亲去世以后,每年春节叔叔带着我一个人,只到十多家辈分高的邻居家去拜年,弟弟和堂弟们仍然挨家挨户拜一遍。4年前,叔叔去世了,弟弟和堂弟们继续挨家挨户拜年,我再也没有到邻居家拜过年,很多邻居包括发小几年未见。
正月初二回单县,在村口碰到邻居丁二哥,小学初中时上学放学都是跟着他,如今有些驼背,看上去很苍老。他看见我很高兴,对我母亲说:“还是上学好,咱村就富彬一个人当了干部,你看俺兄弟多显年轻!”我说:“二哥,我那年考上大学还是您给报的喜呢。”丁二哥挠挠头,憨厚地笑着说:“记不起来了。”我对丁二哥和旁边的几个邻居说:“不忙的时候到聊城玩两天吧,江北水城,有很多景点很好看,我陪着转转,请你们吃饭。”
丁二哥说:“中,找机会去看看你上班的地方……咱单县现在也很好看啊!到处是高楼,大商场,城里有十几个公园。”他一脸发自内心的满足表情,像一道光。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