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在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基层单位县工商所工作。这个工商所在我县西部山区,交通不是很便利,但是邮局、银行等各个机构齐全,管辖范围广,管理“七乡一镇”个体户管理工作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当时,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报纸、电视和广播,摇把式的电话机刚换成按键式电话机。改革开放后经济逐渐活跃,市场交易活动开始频繁增多。订阅报纸有《法制日报》《经济日报》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依法办事,边学边干。报纸上的内容成为所里干部学习的资料和信息来源。每天读报学习法律政策,摘录感兴趣的文章,看看各地涉及法律的新闻事件,就是我的工作之余的快乐事情了。
十几个人的工商所里,所长是党支部书记,为了搞好集贸市场管理、个体户管理、保护消费者利益等职能工作,团结一心,创造性地工作。当时饮食、小百货等摊位都是沿街两行摆放,以街为市,摊位的地理位置对经营活动好坏有直接影响,而收取同样的市场管理费就显得不公平。为了公正,工商所对摊位进行了“挂号招卖”,位置好的摊位多缴纳一些管理费,位置欠佳的摊位相应少缴纳一些管理费,取得了个体户和管理者都满意的“双赢”效果。
由于党支部坚强有力,党员带头积极工作,各项工作职能发挥到位,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我所在工商所多次被评为局先进单位。
我在工作生活中向共产党员学习,思想上积极党组织靠拢。从组织上入党,源于一次外出“夜行”事件。
当时我所在的工商所管理范围很大,所里的交通工具是“偏三轮”摩托车。主要工作在有集市的镇乡,而有些山区乡个体户不多每年去的次数相对少,六川河乡就是其中之一,我在工商所工作四年,去这个乡就只有一次,而且是难忘的一次经历。
1993年11月一天,我与两个同事乘坐摩托车,一同前往六川河乡下基层,几十公里的距离,对我来说一切很新奇。弯弯曲曲的沙土山路上,偶尔有运输粮食的拖拉机开过。当天的管理收费等工作很顺利,下午四时多返回时,在半山腰摩托车抛锚了。经查看,车后轮的一侧辐条全断了。我们开始“自救”换备胎。用扳手卸下坏了的轮胎,没有用多少时间就装上备胎。结果发现备胎没有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没有打气筒。同事搭乘运输粮食的顺路拖拉机,去几公里外的村子村民家里借打气筒。去借打气筒的同事很不易,到前面的村子问东家问西家,借到打气筒,又找顺车返回来。给备胎打气完毕后,发现备胎的轮毂变形,与支撑杆“打铁”,根本无法开动。这时天已麻黑了,只好向所里求援。那时,乡政府才有座机电话,同事坐顺车到六川河乡政府,用电话向所里报告了摩托车的状况。山区的冬天黑得早,风起寒冷,一行三人只好裹紧身上穿的风衣。接到电话,所长想到两个方案,一个是向镇上单位借一个摩托车备胎,送过来;另一个方案是借一辆客货汽车把摩托车拖回来。
镇上有摩托车的单位不多,他联系后,因为摩托车型号的问题,放弃第一种方案。他马上联系粮站的客货汽车,带上木板,叫上所里的同事赶来“救援”。大家支起木板,把摩托车合力推上汽车。双排座的客货汽车驾驶室座位有限,大家相互谦让,有三个人留在没有遮挡蓬的车厢里,因为我年轻,领导安排让我坐在驾驶室。抛锚的摩托车、沙土路的灰尘、车厢的寒冷就是当时的场景。当一行人风尘仆仆回到镇上时,已经快晚上11点了,饥肠咕咕。叫开个体户餐馆的门,每人吃了一碗热乎乎的汤面片,太难忘了。
回到宿舍,回想这难忘刻骨铭心的“夜行”经历,车厢里留的都是共产党员!我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1994年10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