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让无障碍公益诉讼治理成果惠及更多人
2021-06-07 10:46:00  来源:检察日报

  5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召开“有爱无碍,检察公益诉讼助推无障碍环境建设”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相自成,浙江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高杰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

  基层先行,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全国“统考”,探索实践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也是全国检察机关的共同课题。

  为服务保障好2022杭州亚(残)运会举办工作,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杭州市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探索和实践,为这项全新探索作出了有益尝试。

  在最高检的指导下,浙江省检察院部署全省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由点及面,全面推进。浙江省检察院印发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方案,围绕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交通出行、日常生活、出门办事所面临的现实难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无障碍环境设施的规划建设、改造提升和运行维护等监管管理,最大限度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高杰介绍,浙江省检察机关针对车站、码头、无障碍电梯、停车位、盲道等重点场所区域,加强检察监督。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线索排摸和调查取证,梳理违法情形,厘清部门职责。充分运用圆桌会议、公开听证等方式,加强与行政机关沟通协调,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2022年杭州亚(残)运会比赛场馆涉及浙江省6个地市,保障残疾人运动员能够顺利往返比赛场馆,同时服务全省残疾人的交通出行成为浙江省检察机关关注的重点。为此,浙江省检察院指导杭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开展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监督,该院联合铁路单位、地方检察院和残联对高铁进行排查,共发现232处问题点,制发8份检察建议,组织召开问题整改协调会,推动铁路部门将整改资金纳入新一年度预算,确保整改到位。浙江省检察院自行立案,对杭州、宁波、温州机场航站楼和4座高铁站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排查,开展调查取证,推动解决“站内站外”无障碍环境设施衔接不畅等问题,做到机场高铁出站和城市出行无障碍“无缝衔接”。

  随着专项监督的深入开展,浙江省检察机关开始探索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从“硬件”转向“软件”,以满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更高层次需求。杭州市检察院部署开展信息无障碍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帮助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解决运用智能技术的困难。杭州市富阳区检察院针对图书馆未配备盲文读物、有声读物、语音读屏、大字阅读等无障碍阅读软件,无法满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阅读需求的情况,督促区文广旅体局依法履职,区内公共图书馆得以配备无障碍阅读设施,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高杰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持续深入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助推浙江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发展。

  无障碍“小切口”,展示为民办实事“大作为”

  无障碍是残疾人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的需求之一。相自成在发布会上说,中国残联积极配合各政府职能部门推进无障碍工作,持续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专项调查和动态更新工作。数据表明广大残疾人对无障碍环境有着迫切需求。

  相自成表示,虽然近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广大残疾人、老年人等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无障碍设施还不全了解,没有较好地执行相关法规、政策特别是标准造成的,这也恰恰证明了依法依标准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中国残联与最高检在无障碍公益诉讼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3月19日,中国残联与最高检第八检察厅会商2021年共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的工作要点,此次专题新闻发布会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积极建议检察机关将无障碍纳入公益诉讼,支持最高检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会同最高检及时总结推广杭州经验,一方面请浙江省检察院将专项监督拓展到全省范围,另一方面指导将监督重点向信息无障碍等新领域延伸,并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和立法研究。”在相自成看来,检察机关监督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实施,进行公益诉讼个案探索、类案监督、专项行动,既必要且可行。经过基层首创和探索,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取得了明显成果。

  发布会上,相自成也表示,检察机关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公益诉讼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也为其他行业推进无障碍建设树立了示范,对于推进提升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及全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公益诉讼通过无障碍的“小切口”充分展示了为民办实事的“大作为”,衷心感谢检察系统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所做的努力。

  正确把握监督办案的原则方法

  无障碍环境建设属于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如何正确把握监督办案的原则和方法以取得最佳效果?张雪樵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要把握的具体原则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积极”,其次是“稳妥”。

  对于“积极”的原则,一方面强调要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的办案力度。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涉及的公益损害问题,都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益损害问题。检察机关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抓好办案,通过办案来推动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个案办理推动促进系统的社会治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问题到实践,从案件办理到机制、制度建设,最后到立法的修改完善。

  对于“稳妥”的原则,首先要遵循司法规律。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要紧盯行政机关行政监管中的不作为、慢作为、滥作为等行为,通过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督促相应的行政机关来监管纠正社会中存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违法问题,这其中既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相应的施工不规范问题,也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停车位的管理和使用问题。通过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涉及无障碍环境设施管理使用的一些违法问题,通过办案对相关的违法责任主体依法追究侵权责任。其次要促进标本兼治。检察机关通过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可以推动解决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合力才能解决的一些老大难问题。特别是通过行政公益诉讼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建章立制,实现“打一针、疼一片”的办案效果,充分体现检察公益诉讼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独特制度优势。

  今天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包括浙江、青海、福建、广东、江苏、四川、黑龙江、北京等多个省份的探索实践。同时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需要从国家立法、地方立法、行政机关执法,也包括司法救济及全民守法等多个方面去努力解决。

  张雪樵表示,检察机关助力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新时代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也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追求的目标。

  编辑: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