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锦鲤
2021-01-07 14:13:00  来源:正义网  作者:王少明

  儿子对于鱼产生了兴趣,一方面是小孩子的好奇心,见到各种小动物的机会不是很多,就更加的好奇了。夏天时候,去姥姥家也经常带上儿子,他也很开心去看太姥姥,把村子称之为羊村,村子里的确是羊多,家家户户都养几百只羊,我们此行对尝到鲜美的羊肉有所期待,儿子的期待却是和小羊羔玩耍了。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儿子最近在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几年前就买了30多册的沈石溪系列作品,包括《狼王梦》、《大鱼之道》、《第七条猎犬》等等,但是儿子喜欢的却是《米小圈上学记》、《植物大战僵尸》这样的童书,直到今年的春节时,儿子才喜欢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经常的在书架上择其一本,装进书包里,在学校的课间也能看一会,几个月下来,已经读了20余本。

  我并没有完整的看沈石溪的小说,只是简单的浏览了一下,大多是动物的生存、竞争、战争等,按照人类世界的生存和情感方式来表达动物世界,这样孩子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也更加的喜欢小动物了。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对于孩子来说也很重要,学校经常给孩子留日记,孩子有时也苦于无内容可写,其实身边的事情和经历都能写来。读了很多的课外书后,孩子的日记就轻松的独立完成了。

  写日记的习惯太重要了,何止是对于读书的孩子,就是对于成年人来说,也应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写观察日记,也可以写读书日记,还可以写省察自己的想法,总之,无一事不可在日记中记录,这样就会更加贴近真实的自己。我们也可以养成随时观察随时记录的习惯,在生活中突然出现的灵感,突然而来的想法,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对于自身的好处就会慢慢的显现了。

  当然这些事对于成人来说的,可是对于孩子养成读书和写日记的习惯,更是重要。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然后从中找到乐趣,养成习惯,就会受益终生。于是对于童书则是买了很多,《少年读史记》、《漫画中国史》、曹文轩的儿童文学系列、福尔摩斯探案集、儿童文学版世界名著等等,这些书都分门别类的摆放在书架上,现在已有整整的两个简易的木质书架,大概有几百本的数量,至于看那些,什么时候看,看与不看,全由孩子自己决定,总之孩子从读书中找到了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有些事情还需要自己的亲身经历,“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正如吃一种食物一样,欲知其味,还得自己尝。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鼓励其将所想所感外化,最好办法的莫过于观察动物和植物。苦于在城市里,除了人,哪有其他动物让孩子观察呢,城市里除了人,便还是人。

  看了沈石溪的动物系列丛书之后,儿子便说,家里养一只小狗吧。可是小狗需要人的陪伴,要每日到楼下去遛狗,而且狗狗不能定点排便,养狗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儿子又突发奇想,家里养一只猫吧,小猫也很乖巧,讨人喜欢。而且小猫特立独行,不粘人,更重要的小猫能够定点排便,这倒是可以考虑的了。

  最简单可行莫过于养鱼了,但是真正的养起鱼来,才发现也绝非是简单的事情。

  家里的鱼缸一直空闲着,在儿子提议下,买来十几条鱼,名曰鹦鹉,每条有巴掌大小,通体红色,头部凸起,其形状像极了鹦鹉。虽游动不是很灵活,却也是憨态可掬,尤其是晚上在鱼缸上方灯光的映衬下,红的更是有剔透之感。

  儿子晚上做完作业就在鱼缸边上看鱼,乐趣使然,总会观察上好半天,那条鱼欢快,那条鱼慵懒都能一一发现,甚或是那条鱼有明显的特征也分得个大概其。

  一段时间之后,儿子偶然间发现,鹦鹉的颜色好像是变浅了,由深红色变成了淡红色,而且行动也迟缓了起来,没有开始的欢快,后来便几乎能看到鱼身上浅浅的肉色。儿子着急起来,说难道鱼的颜色是染的吗,怎么还能突然间就掉颜色了。鱼的颜色是自身的,给鱼染色则是大大的不可能。

  儿子又说会不会是饿的,便向鱼缸里投放鱼食,其着急的心情可见一般。结果过了不久,鱼缸里的鱼就都一起死掉了,我则选择了一条花色的,白色的鱼鳞上有成片淡淡的墨色和橘红色,宛若图画一般,在红鱼的映衬下,也很是好看。如果都是红色的鱼,便感觉索然无味了。卖鱼人在大大的袋子装了一半的水,充满氧气。这样将鱼就带回家,放进鱼缸里,鱼儿便自由自在的游了起来。

  这次吸取了上次的养鱼失败的经验教训,氧气的供应是足够的,而且水循环一直是开着的,鱼产生的排泄物和鱼缸内的小颗粒物质都及时的过滤掉了,这样鱼缸里的水非常清澈,宛若透明一般,但需两周左右要清洗一下过滤的海绵;四条锦鲤在鱼缸中怡然自得,尤其是带墨点的鱼,更是欢快,一会直行,一会旋转,偶尔在水里打个滚,激起小水花。

  鱼的形状大一些,鱼儿游来游去的姿态就更加美观,在水里丝毫不费力气,自由自在,如鱼得水这个词是多么的恰当。儿子做作业的间隔,便常常的看鱼,经常能发现有乐趣的事情,有两条鱼经常的宛若掐架一般,在水中争抢着什么似的;另外的两条却相安无事,缓慢的游着。鱼在水里的那份自在,如果驻足长久的观察就能发觉,时而静止在水中不懂,时而抬首,时而摆尾,时而跳跃,宛若天空中的鸟儿一般,怡然自得,完全是与水融为一体。

  每过三天,儿子总会想着给鱼喂食,这时鱼儿迫不及待起来,你争我抢,大多集中在鱼缸的上部争抢着食物,吞下一颗鱼食便转身而去,然后回来复吞数颗。儿子便对鱼儿的行为有所疑问,为什么不在鱼缸的上方一次性的吃个饱呢,吃一颗就游走,好像在躲避什么似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是很了解,大概是鱼儿的一种天性吧,在进食的时候,异常的小心,以免被水中其他的动物攻击。

  后来学校的老师让孩子写一篇观察日记,儿子便写了养鱼和观察鱼的日记,家长需要在日记上签字,证明是读了或是帮着孩子修改了日记,读到其中有这样的话,家里的鱼嘴肿了,很难看。这时才发现鱼嘴有些肿,而且在吃食的时候,也不是很方便了。

  于是在鱼缸中加了300克左右的盐,几条鱼果然欢快了一些,但是鱼嘴却没有好转,开始是一条鱼,到最后四条鱼都是如此。留心的观察才发现问题之所在,是鱼食太小,鱼儿在争抢食物的时候,游动的快,鱼食集中在鱼缸的上部玻璃处,鱼嘴经常碰到鱼缸壁,这样鱼嘴便发炎了,几只鱼同在一个鱼缸,便有了传染的可能。尝试了一些药物治疗的方法,效果甚微。几条鱼的嘴部开始溃烂,越来越严重,换了大颗粒的鱼食也为时已晚了。

  儿子发现了加重鱼嘴溃烂的始作俑者,那就是随着鱼一起买回来的清道夫,这条清道夫相对大一些,有巴掌长,一直都是趴在鱼缸壁上。随着鱼缸里的水越来越清澈,清道夫就几乎躲在过滤水的圆形口旁,因为这个地方有它需要的食物。

  儿子发现清道夫经常的攻击鱼的嘴部,鱼嘴溃烂的肉成了清道夫的食物,无怪乎鱼嘴的溃烂日益加重,竟然不治。就这样几条鱼又先后的死掉了,其实它们之间本可以相安无事,只因为鱼嘴溃烂,给料清道夫的机会,倘在平时,大鱼还有抗争的机会,清道夫是躲着大鱼的,毕竟对于清道夫来说,鱼儿相当于庞然大物了。一旦有了突破口,清道夫凶悍的一面就展露无疑了,再加之浴缸里越干净,清道夫的事物越来越少,于是便对鱼下起手来。

  那条带墨点的鱼因其个头更大一些,存活的时间也长一些。终于在一天早上,这条鱼几乎不能游动了,但还有气息尚在,清道夫象一只蜜蜂一样紧紧的盯在大鱼的嘴上,此时的鱼嘴严重的变形,几近脱落。随着清道夫的撕咬,大鱼的身躯还是剧烈的抖动着,试图甩掉这个黑木炭一样黑乎乎的家伙,可清道夫哪里肯放弃这样的机会,仍然死死的咬着大鱼嘴部,大鱼因为剧烈的疼痛,身子弯的如同一张弓一样,依然再做垂死挣扎,却无法挣脱,最后连颤抖的力气都没有了。

  当时正要送儿子去上学,看到这鱼缸里的这一幕。儿子一定要抓出清道夫这个罪魁祸首,但是也于事无补,大鱼弯曲的身子不再动了,清道夫也游到了一边。

  晚上回家,发现清道夫没有再攻击死去的鱼,也许是腹中满满,不需要食物了,便捞出大鱼丢弃了。妻子说,你俩不是养鱼的料,还是养着那只清道夫算了。

  于是鱼缸就又空荡荡的了,儿子观鱼的乐趣又没有了。

  大鱼养不活,便买了几条拇指大小的小鱼,放进鱼缸里,因其太小,连清道夫对其也不屑一顾了。儿子观察良久说,感觉小鱼像是在大海里遨游。小鱼游的不亦乐乎,喂小颗粒的鱼食,也正好可口,一口一粒,鱼缸里无需水循环,也不用供氧了,小鱼生命力仿佛比大鱼还顽强。这样的小鱼生长缓慢,很长时间也不会长大。

  不过总觉着这小鱼的姿态没有大鱼游来游去的姿态美,看着赏心悦目,又怀念起那几条锦鲤来。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检察院)

  编辑:班越  

上下篇导读

 · 园中芍药
 · 立夏
 · 颂青检
 · 给自己一个笑脸
 · 秋忆
 · 刨花生
 · 雪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