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没想到,十几年的冤家对头,在检察官的撮合下,竟然冰释前嫌成了好姐妹。”天津市滨海新区居民梁某说起自己与韩某的事情,坦言不可思议。
梁某与韩某是某职工家属院的老邻居。2003年6月,双方因琐事发生争执,愤怒的梁某将韩某左耳咬伤,经鉴定为轻微伤。韩某治疗出院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梁某赔偿损失,但因对赔偿数额和赔付方式有争议,经双方当事人居住社区、所在单位和法院多次调解无果。韩某遂将每年的治疗费用单据收集起来,先后诉至法院要求梁某赔偿。2003年至2022年,这场纠纷历时19年、涉诉21次,法院作出15份生效判决、裁定,除最后一次裁定驳回外,前14份判决、裁定均支持了韩某的诉讼请求。长期诉讼让梁某与韩某间的积怨越来越深,不堪讼累的二人共同到检察机关申诉。
天津市检察院第三分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杨洁和检察官助理彭程接待了她们。通过交谈,杨洁从二人的言语中察觉到一丝希望,19年的积怨还是有化解可能的。
“二人长期打官司,身心俱疲,仅就案办案难以彻底化解矛盾,很可能会僵持下去。”杨洁说。随后,杨洁和彭程经常到双方当事人家中走访,并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所在社区及单位联系,积极寻找化解矛盾的突破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洁和彭程了解到,同事对梁某和韩某的评价都不错,二人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与其他居民的关系也不错,有调解促和的基础。在与双方当事人交谈中,杨洁和彭程格外留意双方的心结,韩某称自己左耳受伤听力受损,需长期服药缓解疼痛,逐年起诉也是无奈之举,并非讹钱,偏偏梁某不配合执行,只好把官司打到底。梁某则担心韩某会变本加厉、没完没了诉讼要钱,所以才不配合执行,重压之下还引发了心脏病,并因纠纷将住房出租,另租他处居住,直言自己有家不能回、有苦无处说。
“您二位都上年纪了,身体也都不太好,不能再硬撑下去了,一直打官司也不是办法,我们会把你们的事解决好,从此放下恩怨多好呀!”杨洁和彭程耐心细致地劝导二人,并就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判决执行等问题,耐心进行释法说理。
一次次上门劝说、一个个问题疏导,逐渐消融了梁某和韩某心里的“坚冰”。见时机成熟,检察机关随即召开简易公开听证会,并邀请社区干部、律师和法院执行法官参加,从不同角度回应质疑、打消双方当事人的思想顾虑。
杨洁就案件的争议焦点及和解协议的内容,逐一向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明,并得到双方当事人认可。梁某当场一次性支付赔偿金4万元,并向韩某致歉。韩某一边收钱一边说:“检察官促成了我们之间的和解,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司法为民的温度,这事儿就了了,以后不再打官司了。”
“检察官做了大量调解工作,有效化解了群众的矛盾纠纷,节省了司法成本,提高了执行效率。”法院执行法官表示。
◎办案检察官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办案中必须坚持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注重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使办案效果满足人民群众期待。办理这起申诉案时,我们没有简单机械地‘一办了之’,而是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最终给双方19年的积怨画上了句号。”杨洁表示。
做好检察听证,关键在于往前想,抓前端、治未病。在办理“申诉人可能撤回申诉”类型案件时,要聚焦矛盾争议久诉不决的症结所在,认真分析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要明确纠纷实质性化解的合理方案,灵活召开简易公开听证,延伸释法说理环节;要紧扣为民办实事的初衷,解决好申诉人的急难愁盼,让当事人充分了解和解协议的效力,敦促其积极履行协议、承担法律责任,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效果,让“简易”而不简单的听证更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