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暗夜明灯
2021-11-11 16:27:00  来源:正义网  作者:李建芳

  夜色静谧,清浅的月光洒在窗前,思绪飘得很远很远。那些留在心底的或坚持,或希望,或温暖,或美好的一道道光,似心中的信念之火燃烧着希望,如远方的灯塔指引着航向。心灯渐渐清晰闪现,发出明亮的光芒,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照亮了前路。

  心灯是天边的落日余晖。儿时,怀着对另一片神秘世界的向往与好奇,望着黄昏时分田野尽头的余晖,想着长大了,一定要走得很远很远,内心正升腾起无限的温暖时,往往响起母亲的声声唤归。记得六七年前,陪伴姐姐与远方的伯父最后一次回到老家,山坡上孤独的老房子前,余晖映着伯父少小离家白发回的孤独身影,我脑海里忽然闪现无数次娘盼儿归的等待,温暖的画面定格在记忆深处。

  少时,因家中没有电灯,有时候晚上在同学家学习,很晚才回家,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夜里,明明感觉到清苦、孤独,但是循着有光的方向走去,就能迎来烛光下母亲温暖的目光。上小学时,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在公社统一批卷。通往公社的马路边有一条水渠,我们就在水渠旁边玩水边等待,“红红的100分”闪亮着明朗的光芒。

  那年六一儿童节,母亲很早起来,拿着潮湿的白衬衣在灶边烤着,不时咳嗽着,脸烤得赤红。当我穿着整洁的白衬衣,站在领奖台上时,温暖、自豪在胸中荡漾开来。上高中时,有时晚上回到乡下家中,香喷喷的烙饼烤在火台边,睡在暖炕上,炉子透着红光,整个屋里暖暖的。

  回想起读高三时的艰难时光,晚上教室熄灯后,点蜡挑灯夜读,往往和同学暗中较劲,我总要等到教室最后一个人时,常常是凌晨1点了,才匆匆回家;有一次,干脆和一名女同学约好,靠着暖气趴着睡了三个小时。

  青年时离家求学,80年代的乡村还没有路灯,一个人骑行在漫漫夜路上,远方偶尔掠过不知所踪的夜光,或是远处村庄的灯光,或是汽车灯闪过,在那孤独夜里,有光就会有温暖、有方向。到检察院上班后,无数个夜晚,多少次回家路上,实在是又饿又冷,就向着一家小小的“大娘面皮店”骑行,只要还亮着灯,我就会进去吃点,大娘每每会说:“唉!这娃可怜了,多给弄点吃的吧!”心头就暖了。

  一段故事一段情。一路走来,仿佛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向有光的方向。经年以后,我明白了,满眼迷茫的岁月里,心灯一直都在。

  90年代,从山西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乡供销社,后失业,从一名天之骄子跌落到打工浪潮中,理想与现实间,一度迷失了自我。直到有了一次招录综治专干的机会,那些夜以继日的备考时光,我或买或借,几乎复习了全国各地、近5年内的事业编真题、模拟卷,公共基础、申论知识点,高中政治、历史、地理……凌晨2点睡觉,6点起床,灯光下的身影实在撑不住时,会望向满天繁星,那些点点希望之光指引着我坚持、再坚持……我从来都相信,做足了所有的准备,未来一定会来。

  那次,我的笔试成绩在4000多名考生中名列第二,面试成绩第一!“红红的榜单”映出心中最想拥有的彩虹。

  激情绽放的深夜里,心灯一直都在。作为检察宣传人,一路孜孜以求,凭着至真至深的情怀,日夜伏案,文字流淌。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讲述广大干警无畏坚守、风雨逆行的战疫故事;我们讲述为了心中的承诺,驻村工作队长病倒在扶贫一线的感人事迹……

  岁月总是不动声色,却镌刻了许许多多的印记,承载着往日光荣与梦想,诉说着曾经的艰难与勇毅,宛如一盏盏不灭的明灯,挂在心海,照亮未来。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