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青少年心理关键词:孤独 防止"无人问津"衍生犯罪冲动
2021-01-04 15:59:00  来源:正义网  作者:范跃红 陶晨

  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人接受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评价,但又不希望被他人窥见其内心。当封闭的内心与渴望他人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无法平衡,产生的孤独感就可能不知不觉错误左右了他们的行为。

  小东(化名)是一个16岁的男孩,因为从小顽皮不听话,经常被父母责骂,念到初一便辍了学,外出打工谋生。今年7月,小东在浙江省温岭市打工时结识了一位同样来自外地的小女友。甜蜜了没多久,小女友因为要回乡读书与其分手,小东觉得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了。花光积蓄后,小东连身份证也丢失了。他想起来旁人说的“看守所管饭吃”,竟然萌生出一个想法:进看守所静静。

  小东想到盗窃。他在温岭市区各处的停车场,5天6次通过拉车门方式盗窃车内财物,价值共计2355元。温岭市检察院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几经辗转联系到了小东的母亲。小东的母亲表示,因为小东跟随外公姓,她与小东父亲经常争吵,导致小东备受压力。小东的父亲对家庭漠不关心,全家生计都指望她一个人。由于个人文化程度低,对小东也缺乏日常管教,小东出来打工后,母子二人已有一年多没联系。

  虽然后来该院对小东作出不起诉决定并积极开展帮教,他也渐渐走向新生,但“无人问津”的孤独感一时还是挥之不去。类似的“小东”们,该院在办案中碰到不少。未成年人对于原生家庭有着与生俱来的依赖性,一旦这种依赖关系消失了,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大部分涉案未成年人做事不计后果,一方面是因为家庭关爱缺失、教育缺位,导致未成年人选择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未成年人压力释放不当、情绪失控,不懂得寻求正常有效的途径来帮助自身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家里觉得受了委屈,一气之下便离家出走,走向社会又倍感孤独,这时如果受到不良诱惑的驱使,很多懵懂的未成年人便走上犯罪道路。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心理建设。面对青少年时期敏感又脆弱的心理,家长在日常工作之余要留出时间多给予陪伴。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持续净化外部环境,鼓励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检察机关要立足检察职能,坚持监督而不代替,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群团组织等方面的沟通配合,通过协作机制的深化构建、方式方法的改进完善,从单纯地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等心理健康服务拓展到同时对涉案个体的家庭开展教育指导双管齐下,切实帮助每一个涉罪未成年人按下心理负面情绪的暂停键,让曾经斑驳的小船继续勇敢航行。

  编辑:班越